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包括:
颗粒物:金属氧化物(如 Fe₂O₃、MnO₂)、焊接熔渣等,粒径多为 0.1-10μm,易被吸入肺部引发尘肺病。
有害气体:臭氧(O₃)、氮氧化物(NOx)、一氧化碳(CO)、氟化氢(HF)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等,具有刺激性或毒性。
其他:焊接电弧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光化学污染。
二、焊接烟尘废气处理核心方法
处理流程通常为 “收集→净化→达标排放”,核心技术如下:
1. 高效收集技术
局部收集:
移动式焊烟净化器:适用于手工焊、氩弧焊等分散工位,通过吸气臂(捕集效率≥90%)近距离收集烟尘,典型设备如 “滤筒式单机净化器”。
固定式排风罩:针对自动焊、机器人焊接等固定工位,采用侧吸罩、顶吸罩或全包围式集气罩,配合管道接入中央处理系统。
整体通风:针对车间无组织排放,辅以屋顶风机、新风系统,降低环境浓度。
2. 净化技术组合
根据污染物特性选择工艺,常见组合如下:
污染物类型
核心净化技术
适用场景
去除效率
烟尘颗粒物 滤筒 / 布袋除尘、静电除尘 各类焊接工艺,优先滤筒(耐高尘浓度) 95%-99.9%
臭氧 / NOx 等气体 活性炭吸附、光催化氧化、湿式洗涤(碱液吸收) 高臭氧产生场景(如氩弧焊) 80%-90%
混合污染物 滤筒除尘 + 活性炭吸附 + UV 光解 多工位、多污染物复杂场景 综合净化率≥90%
三、典型案例分析:某汽车制造焊接车间废气治理
项目背景
企业:某新能源汽车厂,焊接车间含 20 台机器人焊(MAG 焊为主)、50 个手工焊工位,主要污染物为 Fe/Al 烟尘、臭氧、少量 VOCs。
原问题:无组织排放严重,车间 PM2.5 浓度超标 3 倍,臭氧浓度 0.3mg/m³(国标 0.16mg/m³),员工投诉异味。
治理方案
收集系统:
机器人焊工位:全封闭防护罩 + 管道负压收集(风速≥10m/s),共 20 套固定式集气罩。
手工焊工位:配备 3 米柔性吸气臂(捕集距离≤1.5m),50 台单机净化器(单台风量 2000m³/h)。
车间整体:加装屋顶排风机(总风量 50000m³/h),维持微负压环境。
净化系统:
一级处理(颗粒物):中央处理设备采用 “脉冲滤筒除尘器”(过滤精度≤1μm,阻力≤1200Pa),总处理风量 150000m³/h。
二级处理(气体污染物):滤筒后串联 “活性炭吸附 + UV 光解装置”(针对臭氧、VOCs),活性炭碘值≥800mg/g,UV 灯组波长 185+254nm。
排放:经 15m 高烟囱排放,安装在线监测仪(监测 PM、O₃、NOx)。
运行效果
颗粒物:入口浓度 80mg/m³→出口 0.8mg/m³(国标 10mg/m³),去除率 99%。
臭氧:入口 0.3mg/m³→出口 0.05mg/m³,达标率 100%。
经济性:设备投资 120 万元,运行成本 8 元 / 小时(电费 + 耗材),年减排烟尘 12 吨、臭氧 0.8 吨。
四、处理难点与技术要点
1. 难点分析
烟尘特性差异:不同焊接工艺(如 MAG 焊、TIG 焊、激光焊)产生的烟尘粒径、成分不同(如铝焊含氟化物,不锈钢焊含 Cr6+),需针对性选择过滤材料(如抗腐蚀滤筒)。
臭氧控制:氩弧焊、等离子焊臭氧产生量高(可达 50mg/m³),单一活性炭吸附易饱和,需结合 UV 光解或催化分解(如 MnO₂催化剂)。
工况波动:手工焊工位移动性强,吸气臂角度、距离影响捕集效率,需优化吸气罩设计(如采用万向柔性臂 + 锥形吸口)。
2. 技术要点
收集优先:遵循 “近、密、强” 原则(近距离捕集、密封集气罩、足够风速),捕集效率需≥90% 以减少后续净化负荷。
分级处理:颗粒物与气体污染物分阶段处理,例如 “滤筒除尘→活性炭吸附→风机→排放”,避免气体污染物对滤材的堵塞或腐蚀。
安全设计:焊接烟尘含火星颗粒,需在管道中加装火星捕集器(如金属网 + 喷淋),滤筒设备配置防爆泄压阀。
智能化运维:集成压差传感器(监测滤筒堵塞)、活性炭更换报警系统,降低人工维护成本。
五、排放标准参考
国标: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:颗粒物排放浓度≤120mg/m³,臭氧≤0.16mg/m³(小时均值)。
地方标准:如北京市《工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》(DB11/1385-2017)对 VOCs 有更严格限制(≤50mg/m³)。
总结
焊接烟尘废气治理需结合工艺特点(工位固定性、焊接类型)、污染物成分(颗粒 + 气体)及排放要求,采用 “高效收集 + 分级净化” 的组合方案。案例中某汽车厂通过 “滤筒除尘 + 活性炭 + UV 光解” 解决了多污染物问题,证明针对性工艺设计是达标的关键。未来趋势偏向智能化(如工位联动控制)、节能化(变频风机)及资源化(废活性炭再生),助力绿色制造。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