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玻璃钢粉尘介绍
玻璃钢(FRP,纤维增强塑料)粉尘是在玻璃钢制品生产、加工、回收等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颗粒物,主要由玻璃纤维、树脂粉末、填料、固化剂残留物及添加剂等组成。其粒径通常小于10微米,具有易飘散、刺激性强、难降解的特点,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,且对环境造成持久污染。
玻璃钢粉尘来源与成分
来源
生产过程中:
玻璃钢成型工艺(手糊、喷射、模压)中的切割、打磨、抛光环节;
树脂与玻璃纤维混合时的飞散;
模具脱模时的粉尘释放。
后处理阶段:
成品切割、修整产生的碎屑;
废旧玻璃钢回收破碎时的粉尘。
其他场景:
机械设备(如风机、输送带)运行时的摩擦扬尘;
仓储运输中的二次扬尘。
成分特点
成分
典型占比
危害
玻璃纤维 40%-60% 尖锐纤维刺激呼吸道,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尘肺病3。
树脂粉末 20%-30% 黏性大,易吸附在设备表面,遇热可能释放VOCs1。
填料(碳酸钙、滑石粉) 10%-20% 惰性颗粒,但高浓度排放导致PM超标5。
固化剂残留 5%-10% 苯乙烯、胺类物质等,具有毒性和刺激性气味3。
重金属(如铅、铬) 痕量 来自颜料或阻燃剂,长期接触存在致癌风险1。
玻璃钢粉尘处理案例
案例一:山东某玻璃钢船舶制造厂粉尘治理
背景:
该厂年产玻璃钢船体500艘,生产过程中切割、打磨工序产生大量粉尘,车间内PM10浓度高达800 μg/m³,工人投诉呼吸道不适,且环保部门责令整改。粉尘成分以玻璃纤维(50%)、树脂粉末(30%)、滑石粉(20%)为主,含少量苯乙烯挥发物。
处理工艺:
源头抑制:
在切割机和砂轮机上方安装吸尘罩,风量设计为设备空气量的1.2倍,控制粉尘扩散。
干式除尘:
采用脉冲反吹布袋除尘器(PTFE覆膜滤袋,孔径0.3μm),过滤风速0.8 m/min,对玻璃纤维和树脂粉末去除率>99%。
增设旋风预处理装置,去除大颗粒(>10μm),延长滤袋寿命。
异味处理:
活性炭吸附塔处理苯乙烯废气,净化效率≥90%,出口浓度<20 mg/m³。
废料回收:
除尘器灰斗收集的粉尘经压密打包,交由上游树脂厂商作为填充料回用。
成效:
车间内PM10浓度降至<80 μg/m³,达到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》(GBZ 1-2010);
年回收粉尘约200吨,节省危废处理成本50万元;
技术亮点:干法除尘避免水汽与树脂反应,滤袋疏水防粘堵,实现粉尘资源化。
案例二:江苏某汽车配件厂玻璃钢废边角料处理系统
背景:
该厂生产玻璃钢汽车保险杠,每月产生废边角料约50吨,破碎处理时产生高浓度粉尘(初始浓度>2000 mg/m³),含玻璃纤维(60%)、聚氨酯树脂(30%)及阻燃剂(10%)。因场地限制,需紧凑型处理方案。
处理工艺:
密闭破碎:
破碎机内置负压腔体,防止粉尘外泄,进料口配备喷淋抑尘(雾化水帘)。
湿法除尘:
破碎后粉尘通过管道进入旋风水膜除尘器,利用离心力与水膜碰撞吸附,去除90%以上颗粒物。
废水循环使用,定期补充新鲜水并投加絮凝剂(PAM),沉淀污泥含水率<40%。
深度净化:
尾气进入湿式静电除雾器(WESP),高压电场去除残余树脂雾滴和细颗粒,排放浓度<10 mg/m³。
资源化利用:
沉淀后的污泥(含玻璃纤维和树脂)经干燥后压制成建筑填料板,用于厂房地基加固。
成效:
破碎环节粉尘排放浓度<20 mg/m³,满足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;
污泥制成填料板2000块/月,替代部分建材采购成本;
创新点:湿法+静电组合技术解决微米级颗粒问题,废水零排放,污泥高值利用。
总结
玻璃钢粉尘处理需根据产生环节和成分特性选择技术:
干法除尘(布袋、滤筒)适用于高纤维含量场景,注意防粘袋和防爆;
湿法除尘(水膜、喷淋)适合含树脂雾气的情况,需配套水处理;
资源化是关键,粉尘可回用于填料、建材或协同焚烧发电。
未来趋势将聚焦源头减量(如低尘切割工具)、分质处理及循环经济模式,推动行业绿色转型。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