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电镀厂废水综合解析
一、电镀厂废水介绍
电镀厂废水是电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污染物,具有 成分复杂、毒性强、危害大 的特点。主要来源于金属表面处理的前处理、电镀、后处理等工序,含有重金属离子(如铬、镍、铜)、氰化物、酸碱物质、有机物及悬浮物等污染物。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会严重污染水体、土壤,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威胁人体健康(如致癌、致畸、慢性中毒等)。
二、废水来源与主要成分
1. 主要来源
• 前处理工序:
• 酸洗、碱洗产生的 酸碱废水(含盐酸、硫酸、氢氧化钠等);
• 除油、除锈等产生的 有机物废水(含油脂、表面活性剂)。
• 电镀工序:
• 镀层漂洗水(含重金属离子、氰化物、络合剂);
• 废电镀液(高浓度重金属及有机添加剂)。
• 后处理工序:钝化、退镀等产生的 含铬废水(六价铬为主)和 混合废水(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)。
• 其他来源:设备冷却水、地面冲洗水等。
2. 典型污染物及危害
类别
典型污染物
危害
重金属 Cr⁶⁺、Ni²⁺、Cu²⁺、Zn²⁺、Cd²⁺ 致癌、致畸,引发肝肾损伤、鼻穿孔等
氰化物 CN⁻(氰根离子) 剧毒,抑制细胞呼吸,高浓度致死
酸碱物质 HCl、H₂SO₄、NaOH 腐蚀管道设备,破坏水体酸碱平衡
有机物 表面活性剂、光亮剂、络合剂(EDTA) 增加COD,导致水体富营养化
关键数据:
• 镀铬废水六价铬浓度可达 100-500 mg/L,氰化电镀废水CN⁻浓度 50-200 mg/L;
• 前处理废水COD浓度 300-500 mg/L,含油量高达 200 mg/L。
三、废水处理典型案例
案例1:孝感表面处理生态产业园“零排放”项目
• 背景:该产业园集中处理园区内电镀企业废水,需解决高浓度重金属(铬、镍、铜)和氰化物污染问题,实现废水循环利用。
• 处理工艺:
分类收集:按废水类型(含氰、含铬、综合废水)分管道收集,避免交叉污染。
物化沉淀+生化处理:化学还原法将Cr⁶⁺还原为Cr³⁺后沉淀;生物法降解COD和有机物。
多级膜系统:超滤膜(UF)、反渗透膜(RO)深度处理,产水回用率达 99%,电导率<50 μS/cm。
蒸发结晶:剩余浓水机械负压蒸发,结晶盐资源化,污泥委托专业处置。
• 成效:
• 年减少重金属排放 72.64吨,COD减排 182.5吨;
• 回用水质优于市政自来水标准,获国家级环保示范称号。
案例2:巨科环保电镀工业园“重金属回收”项目
• 背景:园区内49家电镀企业产生的废水含铜、镍、铬等重金属,需降低处理成本并实现资源化。
• 处理工艺:
重金属在线回收: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吸附铜、镍,电解回收金属粉末(铜纯度>99%)。
废水净化循环:膜分离技术(超滤+反渗透)处理后,中水回用于电镀生产线。
污泥资源化:污泥经脱水后提取重金属,残渣制成建材(瓷砖、砖块)。
• 成效:
• 年回收铜粉 401.5吨、氢氧化铬 120吨,资源化收益超 500万元;
• 处理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 20%,园区企业年节省环保支出 40%。
四、主流处理技术对比
工艺
适用场景
优势
局限
化学沉淀法 高浓度重金属废水(Cr⁶⁺、Ni²⁺) 成本低(0.5-1元/吨),操作简单 产生大量污泥,需危废处置
离子交换+电解回收 贵金属(金、银)废水 资源化收益高,金属回收率>95% 投资高(>200万元),维护复杂
膜分离技术 深度处理与回用 产水品质高,可实现零排放 膜污染风险大,能耗较高
行业趋势:
资源化与低碳化:推广重金属回收(如案例2)和浓水蒸发结晶技术,减少危废产生;
智能化管理:部署在线监测系统(pH、ORP传感器)动态调节药剂投加量;
园区集中治理:通过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(如案例1、2)降低企业环保成本。
总结
电镀厂废水治理需结合 污染物特性与资源化需求 选择工艺:
• 高毒性废水(如含氰、含铬)优先采用 化学还原+膜分离(案例1);
• 高价值重金属废水适用 离子交换回收+循环利用(案例2)。
典型案例表明,通过 技术创新与集约化治理,企业可同步实现环保合规、资源收益提升与社会责任强化。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