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塑料生产过程中废水的产生与工艺高度相关,主要污染源包括:
聚合反应与合成:
PVC 生产:氯乙烯单体(VCM)残留、聚乙烯醇(PVA)分散剂、引发剂(如过氧化物)等,导致 COD 浓度高达 20000mg/L 以上,且含有致癌物质 VCM17。
聚乙烯(PE)/ 聚丙烯(PP)生产:催化剂(如钛系化合物)、溶剂(如己烷)残留,废水 COD 约 5000-10000mg/L,可生化性差(B/C 比 < 0.3)。
设备清洗与分离:
反应釜清洗:残留聚合物(如聚酯、尼龙)、化学助剂(如抗氧化剂、阻燃剂),废水 COD 可达 8000mg/L。
过滤设备冲洗:含悬浮塑料颗粒(如 PE 粉末)、活性炭颗粒,SS 浓度高达 1500mg/L。
造粒与成型:
冷却废水:含脱模剂(如硬脂酸锌)、润滑剂(如硅油),COD 约 2000-4000mg/L。
注塑废水:含表面活性剂(如十二烷基硫酸钠)、颜料(如钛白粉),pH 波动大(4-12)。
废水处理系统:
物化污泥:芬顿氧化产生的铁泥(含水率 > 90%)、气浮浮渣(含油脂和塑料微粒)。
生化污泥: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(MLSS 浓度 5000-8000mg/L),需脱水处理。
典型污染物特征:
有机物:COD 普遍在 2000-20000mg/L,含难降解物质(如 PVA、邻苯二甲酸酯)和生物抑制物(如硫化物、氰化物)。
重金属:催化剂残留(如钛、铬)、添加剂(如铅、镉),可能通过食物链富集。
悬浮物(SS):塑料颗粒、填料(如碳酸钙)、活性炭,SS 浓度可达 2000mg/L。
生物毒性:PVC 废水中的 VCM(浓度 > 1mg/L)可诱发肝癌,增塑剂(如 DEHP)干扰内分泌系统。
二、塑料厂废水处理典型案例
案例一:宁夏某 PVC 生产企业高浓度废水资源化治理(铁碳微电解 + 芬顿氧化 + IC 厌氧 + MBR)
客户背景:年产 30 万吨 PVC 的大型化工企业,废水排放量 8000m³/d,含 VCM(1.2mg/L)、PVA(5000mg/L)、COD(20000mg/L),原有工艺出水 COD 超 500mg/L,无法满足《烧碱、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5581-95)。
处理工艺:
臭氧催化氧化:O₃投加量 50mg/L,COD 降至 50mg/L 以下,VCM<0.1mg/L。
IC 厌氧反应器:容积负荷 20kg COD/m³・d,沼气产率 0.35m³/kg COD,年回收能源价值超 500 万元。
MBR 系统:膜通量 15L/m²・h,污泥浓度 8000mg/L,COD 去除率 90%,氨氮去除率 95%。
铁碳微电解:pH 调节至 3-4,铁碳比 1:1,停留时间 2 小时,COD 从 20000mg/L 降至 15000mg/L,B/C 比从 0.2 提升至 0.4。
芬顿氧化:H₂O₂投加量 1.5kg/t,反应 1 小时,COD 进一步降至 9000mg/L,VCM 降解率 95%。
预处理:
生化处理:
深度处理:
技术创新:
分质处理:将高浓度废水(COD>10000mg/L)与低浓度废水(COD<5000mg/L)分开处理,降低能耗 30%。
资源回收:IC 反应器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,年发电量超 100 万 kWh。
效果与收益:
出水 COD 稳定在 50mg/L 以下,VCM<0.1mg/L,满足排放标准。
年减排 COD 约 5000 吨,节约排污费 300 万元,投资回收期 3.5 年。
案例二:广东某再生塑料清洗企业废水零排放工程(斜管沉淀 + 气浮 + A/O + 膜分离)
客户背景:年处理废塑料 20 万吨的再生塑料企业,废水排放量 3000m³/d,含塑料颗粒(150-200mg/L)、油脂(500mg/L)、COD(800mg/L),要求实现零排放。
处理工艺:
RO 系统:回收率 70%,产水 COD<50mg/L,浓水经 MVR 蒸发结晶,固体废弃物量减少 90%。
A/O 工艺:污泥浓度 4000mg/L,COD 去除率 80%,氨氮去除率 90%。
斜管沉淀池:投加 PAC(200mg/L)和 PAM(5mg/L),SS 从 2000mg/L 降至 300mg/L。
气浮机:溶气压力 0.4MPa,油脂去除率 95%,COD 降至 500mg/L。
预处理:
生化处理:
深度处理:
技术创新:
能量回收:RO 浓水压力能通过透平机回收,降低能耗 20%。
智能加药:物联网(IoT)监测系统实时调节加药量,药剂消耗减少 15%。
效果与收益:
实现废水 100% 回用,年节水 109.5 万吨,节约水费 400 万元。
蒸发结晶副产硫酸钠(纯度 99%),年收益 80 万元,投资回收期 4 年。
三、技术选型与政策合规性
工艺选择依据:
浓度与毒性:高浓度废水(COD>10000mg/L)优先采用铁碳微电解 + 芬顿氧化 + 厌氧工艺;含 VCM 等毒性物质需强化预处理(如臭氧氧化)。
盐分与可生化性:高盐废水(TDS>10000mg/L)需结合蒸发结晶或膜分离;可生化性差的废水(B/C<0.3)需物化预处理提升可生化性。
回用需求:回用率要求高的企业(如电子级用水)需采用 RO+EDI 工艺;普通回用可选择 MBR + 纳滤。
政策要求:
广东省标准:珠三角地区塑料行业执行 DB44/26-2001 第二时段一级标准(COD≤80mg/L,氨氮≤10mg/L),且需满足《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》对 VCM、增塑剂的管控要求。
零排放趋势:2025 年广东省重点行业需实现 “近零排放”,推动蒸发结晶、膜分离等资源化技术应用。
四、行业趋势与挑战
技术升级:
资源化利用:膜分离技术(如渗透汽化)可实现有机溶剂回收率 > 99%,适用于高价值溶剂(如己烷、丙酮)。
智能化运维:AI 算法优化加药控制,降低药剂消耗 15%,如某企业通过智能系统年节约药剂费用 50 万元。
管理创新:
“一企一策” 整治:广东省要求企业制定全流程污染防控方案,涵盖工艺优化(如无溶剂合成)、设备改造(如密闭反应釜)和末端治理。
第三方服务:引入专业环保公司提供 “设计 - 建设 - 运维” 一体化服务,如湖南某塑料厂通过第三方技术升级,废水处理成本降低 30%。
挑战与应对:
成分复杂:含吡啶、喹啉等难降解物质的废水需组合工艺(如光催化氧化 + 生物炭床),但能耗较高(如芬顿氧化电耗达 2kWh/m³)。
成本压力:中小企业可申请环保专项补贴(如广东省绿色金融支持),或采用 “环保托管” 模式降低初期投资。
五、总结
塑料厂废水治理需结合水质特性、排放标准和经济性,采用 “预处理 + 生物处理 + 深度处理” 的组合工艺。典型案例显示,铁碳微电解、芬顿氧化、IC 厌氧、MBR 和膜分离等技术可实现高效减排与资源回收。未来,随着政策趋严和技术进步,塑料行业将向智能化、资源化治理方向发展,推动绿色生产转型。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