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塑料厂废气介绍
塑料厂废气是塑料制品生产及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混合物,具有成分复杂、毒性强、异味明显等特点。其来源涵盖塑料熔融、挤出、注塑、造粒等高温加工环节,以及废塑料热解、焚烧等处理过程。废气中主要包含挥发性有机物(VOCs)、颗粒物、酸性气体(如HCl、SO₂)及有毒物质(如苯系物、二噁英等)。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,会引发光化学烟雾、酸雨等环境问题,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、致癌等健康危害。
塑料厂废气来源与成分
1. 主要来源
来源类型
具体环节
污染物特征
高温加工 注塑、挤出、吹塑等熔融成型工艺 释放苯乙烯、丙烯腈、非甲烷总烃(NMHC)等VOCs(浓度200-2000 mg/m³)
废塑料处理 废塑料热裂解、焚烧、造粒 含二噁英、多环芳烃(PAHs)、HCl(PVC焚烧)、粉尘(塑料碎片)
原料储存 塑料颗粒挥发、添加剂(增塑剂、阻燃剂)逸散 低浓度VOCs(如邻苯二甲酸酯类)及异味物质(醛类、酮类)
表面处理 喷涂、印刷、电镀 含重金属颗粒(如铅、镉)、溶剂挥发(甲苯、乙酸乙酯)及臭氧(O₃)生成前体物
2. 典型污染物成分
污染物类别
具体成分
浓度范围
毒性/环境影响
有机污染物 苯、甲苯、二甲苯、苯乙烯、氯乙烯 苯系物:50-500 mg/m³ 致癌(苯)、光化学烟雾前体物
无机污染物 HCl、SO₂、NH₃ HCl(PVC加工):50-200 mg/m³ 酸雨成因、腐蚀设备
颗粒物 PM2.5、塑料粉尘、碳黑 PM2.5:100-500 μg/m³ 肺部损伤、能见度降低
异味物质 硫化氢(H₂S)、硫醇、氨(NH₃) H₂S:10-50 mg/m³ 刺激性气味、神经毒性
塑料厂废气处理案例分析
案例一:某注塑车间活性炭吸附+催化燃烧系统
背景:某汽车配件注塑厂,6台注塑机日均生产塑料件10吨,废气含苯系物(苯、甲苯)和非甲烷总烃(NMHC),浓度峰值达800 mg/m³,需满足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。
处理工艺:
废气收集:注塑机上方安装集气罩(捕集率≥95%),通过耐腐蚀管道集中输送。
预处理:喷淋塔降温(60℃→40℃)并去除大颗粒物(去除率≥80%)。
核心处理:
活性炭吸附:蜂窝活性炭塔(填充量2.5 m³)吸附VOCs,吸附容量350 mg/g,吸附效率≥90%。
催化燃烧:饱和活性炭经280℃热脱附,废气进入催化床(贵金属催化剂)氧化分解为CO₂/H₂O,净化效率≥95%。
成效:
排放浓度:苯≤1 mg/m³,甲苯≤20 mg/m³,NMHC≤50 mg/m³,达标排放。
经济效益:活性炭再生周期延长至6个月,年节省耗材成本40万元。
案例二:某造粒厂RTO蓄热燃烧+湿法洗涤系统
背景:某再生塑料造粒厂处理废PVC电缆,废气含HCl(200 mg/m³)、氯乙烯(VCM)及二噁英类物质,需满足《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》(GB 18484-2020)。
处理工艺:
废气收集:造粒机密闭负压收集,风量10,000 m³/h。
预处理:两级碱洗塔(NaOH溶液)中和HCl,去除率≥95%。
核心处理:
RTO蓄热燃烧:3室RTO系统(操作温度800℃),VOCs分解率≥99%,二噁英分解率≥99.9%。
余热利用:高温烟气预热进气,节省燃气消耗30%。
成效:
排放数据:HCl≤10 mg/m³,VCM≤5 mg/m³,二噁英≤0.1 ng TEQ/m³。
环境效益:年减排CO₂当量1200吨,获地方环保补贴50万元。
处理技术对比
技术类型
适用场景
优势
局限性
活性炭吸附+催化燃烧 中低浓度VOCs(<1000 mg/m³) 投资低(约80万元/套)、可资源化 活性炭更换成本高、需定期再生
RTO蓄热燃烧 高浓度、复杂成分废气 处理效率高(≥99%)、热能回收 投资高(≥200万元)、能耗较大
生物滤池 低浓度异味废气 运维成本低、无二次污染 处理周期长、占地面积大
总结
塑料厂废气治理需根据废气成分、浓度及排放标准选择组合工艺。高毒性废气(如含氯物质)优先采用高温焚烧(RTO/RCO),而中低浓度VOCs可通过吸附-催化燃烧实现高效净化。典型案例表明,工艺适配性和运维成本控制是达标排放与经济效益平衡的关键。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