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罗先生
手机:18929237076
邮箱:18929237076@qq.com
地址:东莞市南城街道宏图大道170号信盈大厦601-603室
瓷砖厂粉尘介绍
瓷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来源于原料加工、成型、烧制、切割及抛光等环节,其成分复杂且粒径微小(PM10、PM2.5为主),若未经有效处理,会对空气质量、工人健康及周边环境造成显著危害。粉尘治理需结合生产工艺特点,采用针对性技术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。
瓷砖厂粉尘来源与成分
来源
原料处理:
陶瓷原料(黏土、石英、长石等)粉碎、筛分过程中产生的硅尘;
色料、添加剂(如氧化铁、铬绿)混合时的扬尘。
成型与干燥:
压制成型时模具脱模产生的粉尘;
干燥窑进料口逸散的细颗粒。
烧制与冷却:
窑炉启停阶段的热烟气携带未完全燃烧的碳粉;
冷却环节产生的窑灰(含未反应的原料残渣)。
切割与抛光:
成品瓷砖切割、磨边时产生的碳化硅(SiC)或氧化铝(Al₂O₃)粉尘;
抛光工序中使用金刚石工具产生的纳米级硅尘。
成分特点
成分
典型占比
危害
二氧化硅(SiO₂) 40%-60%(原料粉尘) 长期吸入导致矽肺病,是陶瓷粉尘的主要职业病风险13。
氧化铝(Al₂O₃) 10%-20%(抛光粉尘) 微米级颗粒易深入肺部,引发呼吸道炎症3。
碳化硅(SiC) 5%-15%(切割粉尘) 高硬度颗粒对呼吸道机械损伤强,且可能含游离硅5。
金属氧化物 痕量(色料粉尘) 铬、镍等重金属具有致癌性,通过呼吸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1。
炭黑/有机颗粒 5%-10%(窑炉粉尘) 吸附苯系物等VOCs,加剧大气污染3。
瓷砖厂粉尘处理案例
案例一:广东某大型瓷砖厂切割抛光粉尘综合治理
背景:
该厂年产量800万平方米,切割和抛光工序产生大量细小粉尘(初始浓度>600 mg/m³),车间内PM2.5严重超标,工人投诉率居高不下。粉尘成分以碳化硅(30%)、氧化铝(25%)和硅尘(45%)为主,含微量重金属(Cr、Ni)。当地环保要求颗粒物排放浓度≤20 mg/m³。
处理工艺:
源头抑制:
切割机配备吸尘罩+水幕喷淋,抑制90%以上粉尘扩散;
抛光线采用密闭负压抽风系统,风速设计0.8 m/s,覆盖产尘点。
干式除尘:
采用脉冲反吹滤筒除尘器(PTFE覆膜滤材,孔径0.3μm),过滤风速1.2 m/min,对0.5μm以上颗粒去除率>99.5%。
增设旋风预分离装置,减少滤筒负荷,延长维护周期。
深度净化:
尾气进入湿式静电除雾器(WESP),高压电场去除逃逸的亚微米级颗粒,出口浓度<5 mg/m³。
资源化利用:
收集的粉尘经压密后用于砖坯原料回用(替代部分黏土),年节约原料成本约80万元。
成效:
车间内PM2.5浓度从500 μg/m³降至<35 μg/m³,达到《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5464-2010);
年减少危废处置费120万元,粉尘回用收益覆盖设备运行成本;
技术亮点:干法+湿法组合技术解决超细粉尘问题,闭环资源化降低碳排放。
案例二:山东某陶瓷原料厂粉碎车间粉尘治理
背景:
该厂为瓷砖企业配套生产陶瓷原料粉,球磨机、雷蒙磨等设备运行时产生高浓度硅尘(初始浓度>1000 mg/m³),粒径以PM10为主。因场地限制,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除尘。粉尘成分以二氧化硅(70%)、氧化铝(15%)为主,含少量石灰石颗粒。
处理工艺:
密闭集尘:
粉碎机、筛分机全部加装双层密闭罩,通过管道连接至除尘系统;
物料输送皮带设置导料槽+软帘封闭,抑制转运扬尘。
分级除尘:
一级旋风除尘:去除>10μm颗粒,处理风量20,000 m³/h,阻力<1500 Pa;
二级布袋除尘:采用耐高温聚酯滤袋(PTFE涂层),过滤风速1.0 m/min,对0.5μm以上颗粒去除率>99.8%。
消噪与节能:
风机采用变频控制,根据产尘量调节风量,节省能耗30%;
除尘器灰斗配置自动卸灰阀,减少人工干预。
废水零排放:
脉冲喷吹清灰用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,污泥压滤后返回原料均化库。
成效:
外排粉尘浓度≤10 mg/m³,远低于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16297-1996);
年回收硅尘等原料约5000吨,直接经济效益150万元;
创新点:旋风+布袋组合技术适应高浓度硅尘,密闭设计与变频节能优化运营成本。
总结
瓷砖厂粉尘治理需根据产尘环节和成分特性定制方案:
原料处理粉尘:侧重密闭集尘+旋风/布袋除尘,兼顾原料回收;
切割抛光粉尘:需高效滤筒/湿式静电技术,关注超细颗粒控制;
窑炉粉尘:结合脱硫脱硝与余热利用,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治理。
未来趋势将聚焦智能化监控(如物联网粉尘传感器)、低温除尘技术及全产业链资源化,推动行业绿色转型
Copyright © 2018 广东玮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021690号